【序】Grimm Audio PW1唱頭放大器:七載焠鍊,重現黑膠靈魂之聲 – 自2018年與荷蘭音響品牌Grimm Audio展開合作之初,已經知道有這黑膠產品開發概念。歷經七年匠心打磨,黑膠玩家引頸期盼的PW1唱頭放大器,。這款由傳奇人物Peter van Willenswaard主導設計的作品,終以「畢生熱情結晶」之姿態登場。不僅是一台音響設備,更是跨越半個世紀的模擬聲學智慧縮影。

作為Grimm Audio聯合創始人,Peter van Willenswaard的履歷堪稱音響界的活歷史:身兼資深音響記者、專業雜誌主編、電路設計專家多重身份,他早在1988年便為數字音頻領域立下里程碑—賦予時間誤差以“Jitter”之名(*此術語現已成為全球高解析音質的核心指標,讀者可透過美國權威媒體《Stereophile》追溯其經典論述*)。儘管已步入退休生涯,Peter仍以技術顧問身份深耕Grimm Audio,尤其對真空管音色與荷蘭飛利浦古董器材的收藏研究,為其設計注入獨到美學。Peter將畢生對真空管的痴迷,轉化為低噪、高解析的現代化詮釋。無論您是初探黑膠的新手,或追求極致的資深藏家,PW1皆以工程級精度揭開模擬播放的奧秘。當唱針划過紋路,Peter van Willenswaard半世紀的熱忱,將在您的系統中蘇醒。

Grimm Audio突破性推出PW1唱頭放大器 重塑黑膠美學新高度

荷蘭頂級音響品牌Grimm Audio攜傳奇設計師兼創辦人Peter van Willenswaard,傾力打造劃時代唱頭放大器PW1「Phono Wizard」,專注攻克唱頭放大這項「音頻工程最艱鉅挑戰」。當動圈唱頭輸出的深沉低頻僅有50nV(0.00005V)時,展現驚人的>90dB增益能力,這相當於將一粒沙子的重量精準放大至大象級別。Peter突破性地提出「全系統電環境優化」理念——不再盲目追求單一失真參數,而是通過:

1. 極簡架構電子線路設計 / 2. 軍規級電源淨化系統 / 3. 量子級被動元件配對 / 4. 三維電磁場屏蔽矩陣

建構出渾然天成的信號放大生態,讓每個電子元件都處於最佳工作狀態,成就近乎玄學的「零壓力傳輸通道」。

■ 聲音煉金術:在科學與藝術的臨界點
PW1的聲學特質猶如精密計算的浪漫詩篇——寬逾音樂廳的聲場呈現中,卻能清晰捕捉演奏者的呼吸顫音;充滿張力的節奏脈動裡,暗藏絲絨般細膩的高頻延伸。這種既理性又感性的矛盾統一,源自Peter獨創的「情感傳導係數」調音哲學:當THD+N低至-86dB時,人耳感知的已非數據,而是直擊靈魂的音樂生命力。

■ 工業藝術品:看得見的聲音建築
曾操刀MU1的設計大師Michiel Uylings為PW1賦予「音頻雕塑」的美學詮釋。航空級鋁合金機箱採用非對稱諧振控制結構,內部銅質屏蔽層經電解拋光呈現博物館級金屬工藝。當LED光暈穿透散熱鰭片時,彷彿看見聲音在三次元空間的流動軌跡。這種「形式追隨電波」的設計語言,讓PW1成為藝術館級的永恆典藏。

這部註定寫入音響史的里程碑之作,既是對類比黃金時代的深情致敬,更是向未來百年發出的技術宣言。當指尖輕觸PW1的鏡面控面板時,觸動的不只是唱針與溝槽的古老對話,更是人類追求完美重播的永恆執念。

開機

在您計劃認真聆聽之前,我們建議您打開PW1並保持至少24小時,以使內部組件穩定下來。充分發揮PW1潛力所需的總磨合期為幾天。在正常使用時,讓設備一直處於通電狀態以立即獲得最佳性能是沒有問題的。我們確實建議您在幾週不使用PW1時將其關閉,以延長其組件的使用壽命。

設定唱頭阻抗和增益

唱頭的輸出電壓和負載要求的種類繁多。一般來說,唱頭主要有兩種:動磁式(MM)和動圈式(MC)。 MM唱頭是高阻抗元件,具有相對較高的輸出電壓。MC唱頭具有低阻抗和低輸出電壓。因此MC需要額外的增益,這解釋了為什麼唱機前級通常

配備獨立的MM和MC輸入,PW1也是如此。有些MC唱頭屬於“高輸出”類型。它們通常可以像MM唱頭一樣處理。在本章中,我們為這三種類型提供了詳細的設定說明。PW1的所有設定都可以透過底部的滑動面板來存取。如果您將兩個滾花螺絲鬆開一圈並滑開視窗面板,您將看到5組微型開關(如下頁圖所示)。這些可讓您根據所選唱頭的需要進行必要的調整。在進行這些設定時,可以輕鬆地將PW1側放或倒置(放在軟布上),直到您對結果滿意為止。然後,蓋上蓋子並將 PW1 放在所需位置。警告:新唱頭需要播放20到50小時才能完全磨合併達到最佳音樂表現。因此,磨合期過後,某些負載設定可能需要稍微重新調整。聽普通LP時可以進行磨合,但也有一些特殊的老化唱片可以加快這一過程。

唱頭是所謂的速度裝置:唱針移動得越快,無論是沿著LP凹槽左右移動還是上下移動,輸出電壓就越高。測量刀片輸出功率的國際標準設定為切割速度5公分/秒。在設計唱機前級時應該預期更高的速度,因為已經測量到接近100cm/s的峰值凹槽偏移。另一方面,非常安靜的音樂聲(接近LP固有噪音水平)可能會使指針以僅20µm/秒的速度移動,這要小50000倍!這需要您的唱機前級擴大機具有極大的靈活性,而您的PW1可以滿足此要求。

MM(動磁)唱頭設定

我們首先解釋如何設定MM(動磁)唱頭,因為這是一個相對簡單的情況。您會在PW1左下方的小視窗中發現一個“撥碼開關”,可以在MM和MC模式之間進行選擇。將其設定為MM。將唱片機的接線連接到PW1背面的MM輸入端。不要忘記將此接線附帶的接地線連接到黃銅接地柱(如果忘記,就會發出嗡嗡聲)。MM輸出電壓從1到8mV不等(@3.54cm/s),但大多數MM為5mV或接近該值。PW1的MM增益名義上為37dB(@1kHz),足以容納大多數前級輸入。如果您發現輸出訊號強度不足,無論是因為下游前級輸入不太敏感還是因為使用了只有2mV輸出的唱頭,您都可以使用MM/MC選項旁邊的迷你開關添加+10dB增強(這個10dB 開關為PW1的「輸出級」增加了額外的增益,因此對MM和MC都有效)。

MM唱頭的規定電阻負載為47kΩ (很少MM唱頭違反此定律)。這是PW1中的基本負載。它與 MM輸入端並聯一個47pF的射頻幹擾抑制電容器。請注意,從唱片機到唱機前置放大器的接線也會增加其自身的100pF(一些較粗的接線可能只會增加約50pF,請檢查唱片機的規格!)。這意味著一般來說標準電容負載已經累積達到約150pF。MM唱頭的最佳電容負載隨製造商和類型而變化,因此請檢查MM唱頭的規格,以了解最佳電容負載是多少建議值(pF)。現在來看看PW1底部的中間視窗。在這裡,您可以找到用於添加47pF,100pF或220pF額外負載的開關(或這些的任意組合:啟動的值將相加)。注意: 左邊通道和右邊通道有各自的開關,但需要設定到相同的位置。如上所述,如果唱頭製造商建議使用150pF,則無需額外的電容器

這是必要的,因為接線加上固定的內部電容已經加到了該值。如果唱頭需要300pF(對於大多數唱頭來說,這是一個過大的值),則需要啟動47pF和100pF,再加上唱機線和內部固定蓋的150pF,總計為300pF。

請注意,這些值並不是非常關鍵,如果您發現唱頭聽起來有點沉悶或有點太亮,請隨意嘗試。在上圖中您可以看到電容負載的影響。MM唱頭具有相對較高的電感,這會導致高頻損失。在負載中添加小值電容器將引起限量的共振,從而提升20kHz區域內的頻率響應,從而糾正高頻損失。然而,電容過大將導致不必要的峰值。

高輸出MC(動圈)唱頭設置

Hi-Output-MC唱頭的敏感度通常在0.8至2mV(@3.54cm/s)之間。如其名稱所示(“動圈”),線圈現在是移動元件。它必須很輕,因此體積小,阻抗相對較低。這些唱頭很少需要額外的電容負載來糾正高頻損耗,並且大多數設計負載僅為47kΩ。高輸出MC通常連接到MM輸入。因此,將MC/MM輸入微型開關設為MM,關閉所有電容負載,並且由於與MM相比輸出較低,因此使用旁邊的微型開關啟用額外的+10dB「增強」。在極少數情況下,您的Hi-Output MC提供的訊號強度太低,您可以嘗試使用MC輸入而不是MM輸入。將MC/MM選項設為MC,取消那裡的額外+10dB增強,將 “L” 和 “R ”中間視窗中的MC增益設為20dB (將 30dB增益設定保持在關閉位置)。現在總增益為MC級的20dB加上RIAA部分的37dB,比使用MM輸入加上額外的10dB增強時可獲得的增益多10dB。當然,這將使唱機前級擴大機面臨比低輸出MC高得多的峰值電壓,但在大多數情況下,PW1的過載裕度會很寬,足以應付這種極端情況。右側視窗專用於MC輸入的負載。儘管Hi-Outputs的名稱中帶有字母“MC”,但我們的建議是不要使用任何這些負載設定:將它們全部保持在關閉位置(當然,除非您的Hi-Output唱頭的規格表另有說明)。關閉所有設定後,輸入電阻為標準47kΩ,與抑制射頻幹擾的330pF電容並聯(當然還要加上來自唱機接線的額外100pF左右)。由於MC唱頭的性質,電容負載並不是非常關鍵,因此這個430pF仍然足夠接近我們在本章第一段中將唱頭連接到MM輸入時所具有的150pF的MM輸入負載。

低輸出MC(動圈)唱頭設定

對於這些唱頭,使用MC輸入,將MC/MM開關設為MC,並將+10dB「輸出增益」開關保持在關閉位置。低輸出MC唱頭採用低電阻、低電感設計,因此對負載相對不敏感。儘管如此,唱機前級擴大機還是提供了裝載MC唱頭的各種選項。原因是這些通常是製造商唱頭系列中的頂級型號(在音樂品質和價格方面),因此值得特別關注。大多數製造商都指定了他們認為可實現最佳音樂和技術性能的電阻和電容負載。因此請檢查低輸出MC附帶的規格。如上所述,如果保持所有負載開關關閉,則輸入阻抗為47kΩ與330pF並聯。此330pF需要新增到任何選定的值中。通常1nF(=1000pF)是指定的負載容量,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您需要啟用右側視窗(L 和 R 通道)中的680pF微型開關。標準的330pF加上680pF將總計約為1000pF。類似地,您可以透過僅啟動330pF開關,或1330pF,如果你同時啟動330pF和680pF微型開關。如果您的MC唱頭指定了 1kΩ 負載,請啟動對應的微型開關(L 和 R)。如果需要100Ω,則僅啟動這些開關。如果需要非常低的值,請同時啟動 100Ω 和 33Ω 開關。因為它們是並聯的,所以電阻為25Ω。透過其他組合,也可以得到中間值。設定1kΩ和330Ω 可得到250Ω,設定100Ω和330Ω可得到75Ω。

電阻並聯數值計算器: https://www.allaboutcircuits.com/tools/parallel-resistance-calculator/

但同樣:負載值不是很關鍵,因此通常從 1 kΩ 到 330Ω 到 100Ω 到 33Ω(選擇一個)的基本步驟將提供足夠的精度。請注意,許多高保真音響愛好者忽略了規格規定,將他們的MC唱頭直接播放到47kΩ,而不使用上面討論的任何低阻抗值,因為他們覺得這樣聲音會更自由,更不受約束。我們只能說,請你們自己聽聽看…

低輸出MC唱頭通常提供0.1mV至0.6mV(@ 3.54 cm/s),大多數為0.3-0.4mV範圍。首先,嘗試 20dB-MC增益設定(可以在中間視窗中找到相應的微型開關)。如果這還不能給你足夠的輸出,請啟動最左邊視窗中的+10dB‘增強’(輸出增益)開關。從MC唱頭輸入到輸出的總增益將為 20dB(MC級)+37dB(RIAA級)+10dB增強=總數67dB放大。可以在收聽時進行更改,但切換時請保持較低的音量,以防萬一。 MC唱頭輸出僅0.05 mV (@ 3.54 cm/s) 罕見但確實存在。我想到的是AudioNote IO-II。在這種情況下,您可能需要更多的增益才能在輸出端獲得可接受的訊號強度。將20dB-MC增益開關關閉,然後改為使用30dB開關(***注意:切勿將兩個開關都設為「開」的位置***)。最終增益高達77dB。是的,即使對於這些極低輸出的MC唱頭,PW1在MC輸入上的訊號雜訊比也足夠好!

在實驗過程中,請遵循上面描述的增益設定順序,因為這可以確保最高的信噪比和最低的失真。因此先嘗試+20dB設定。如果輸出太低,則添加+10dB的「增強」。如果仍然太弱,則將MC增益設為+30dB。請注意,使用 30dB MC增益設定和通常敏感的 MC唱頭可能偶爾會導致唱機擴大機過載。拾音器靈敏度的差異很大,範圍從 50µV 到接近 10mV(@

3.54cm/s):增加了200倍!因此不可能涵蓋所有可能性。以上我們所寫的只是指導方針。如果對給定唱頭的增益設定選擇錯誤,可能會導致前級輸入過載,甚至PW1的輸出級過載,儘管其最大輸出能力為+22dBu(=10Vrms!)。因此,如果您聽到一些響亮的唱片的失真,請嘗試較低的增益設定(並使用音量控制來補償較低的響度)。

Previous Article

Weiss Engineering Highend Product Line up

Next Article

2025 Berkshire Hathaway annual shareholder meeting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Subscribe to our email newsletter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delivered right to your email.
Pure inspiration, zero spam ✨